有这样一个地方,堪称是世外桃源。
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村前有水,水倚田园,有着粉墙黛瓦的朴素、青山碧水的清纯、田园风光的恬然……

婺源,这个人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也许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
人人都会想要去一次婺源,因为她出名,出了名的好看。
金黄的油菜花是她的名片,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挤挤挨挨,还有水墨人家。

婺源县,以旧县治清华“地近婺水之源”而名。
婺源县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县,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古属徽州府,1949年划归江西上饶管辖。
婺源古镇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

明清之际的婺源属于古徽州六县之一,因而错落于婺源的民居,同样延续了徽派建筑的风韵:依山偎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
若是单看一座建筑,只觉一黑一白、一实一虚、一阴一阳,极简之美渗透其间。若是眺望整片建筑,只觉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叠有序,韵律之美跳跃其中。


在时光的酝酿中,反而出落的越发迷人,成为中国古村落之最,惹人无限遐想。
那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亦让厚重的徽州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李坑以李姓为主,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从宋朝到清朝,这里的达官富商有百人之多,南宋时还出了一名武状元,村里的文人留下的传世著作有29部。


还有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
自古也是人杰地灵之地,养育了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工部主事江宏晚,朝廷太医江一道,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92部,其中15部161卷被列入《四库全书》。
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也有,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
思溪延村建于南宋,至今已八百年,建村者俞式以(鱼思念清水)为灵感命名此村,几代人都主要从事的是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的 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

婺源是一个天生充满诗意的地方。
古代徽州人以山为骨,以水为魂,让村落流动在青山绿水之间。
那些青石板路,被水巷包围,在那里随意走走,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结着淡淡的哀愁。


许多浪漫至细腻的诗,只能是在婺源这样小桥流水人家、灰瓦白墙小径的地方,缓缓流淌成字句,与那方烟雨迷蒙融在一起,化成心底的相思。

婺源之所以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它每走一步、每到一处,都有不一样的美丽。
它就像散落在人间的清雅秘境,或妖娆明艳,或温柔似水,或婉约可人。
尤其是春秋时节,油菜金黄、红叶似火的时候,婺源上下更是美得夺目。

婺源的春夏秋冬,俨然一幅幅闲适、清幽的淡墨素描,一幅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歌德曾在《色彩论》说过,“黄色是最接近于光的色彩”。

金色的山岗、金色的谷地、金色的田间、金色的河堤……江南的春风,暖中带着湿润,温柔地唤醒油菜花苞。春天的婺源是油菜花的世界。
金色的油菜花连成一片,与黑白的徽派建筑相得益彰,显现出不凡的华彩。

婺源似乎在告诉我们,古朴的村镇和华丽的春天并不矛盾。
成畦成片的金黄色漫开来,淹没着田野、村庄和房屋,把你的心情、思绪都染得金灿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