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丛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距成都市区24千米,地铁6号线可以直达。
望丛祠是为了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鳖灵而修建的祀祠。
始建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时期,益州刺史刘季连将原在灌口(今都江堰市二王庙)的望帝祠迁至郫县(今郫都区),与丛帝祠庙合为望丛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古祠历经沧桑,后经过宋代多次培修,明末清初为战乱所毁,清道光时期重建,并以会稽禹陵规格筑垣墙、照壁、补植柏树,民国八年四川督军熊克武筹款培修祠宇。
一九八五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对古祠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并先后修建了望丛二帝纪念馆、望丛博物馆,全祠面积八十二亩,楼台亭榭错落起伏,湖光水色,古柏森森,二帝陵冢一前一后,状若丘山,使古祠更加庄严肃穆。
春秋时期,蜀族的祖先由山陵之地迁至平原,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产过渡。蜀王杜宇徙都于郫,教民务农,首创了按农时季节耕种的制度。望帝效法尧瞬,禅位于鳖灵,退隐西山,魂化杜鹃,每年春天,飞回故土,昼夜啼鸣,催农春耕,直到啼血方休。杜甫诗曰“古时杜宇称望帝,魂化杜鹃何微细”。杜宇化鹃催耕啼血的传说,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丛帝鳖灵善于治水,《尚书·禹贡》篇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水经注·江水》篇又载:“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丛帝早在李冰之前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已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真可谓:“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为天府之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鳖灵继位称为丛帝,号开明。九世时将都城从郫迁至成都,十二世(公元前三一六年)被秦所灭。二帝皆因遗爱在民,后人尊祭。
望丛祠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祠内望帝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望丛赛歌会更具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是蜀中重要的文物旅游胜地之一,一九九一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望丛祠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