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戏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性戏剧博物馆,位于南开区南门里大街,是集戏剧文物、史料收集、保管、研究、宣传于一体的博物馆,1986年元旦正式对社会开放,由邓颖超同志题写馆名,曹禺同志担任名誉馆长。

博物馆所在的场地是广东会馆,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式会馆建筑之一,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光绪三十三年(1907)竣工,由时任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等人发起倡议,旅津广东客商共同集资9万两白银建成。
广东会馆保留下来的建筑由四合院、拜师堂、戏楼等部分组成,外围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兼容我国南北特色,四合院内正厅、配房均出卷棚顶前廊。这些建筑现在都是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展厅。


入口进去的展厅就是戏楼,坐南朝北,占整个建筑的2/3,迎面有一对黑漆金字抱柱联“粉墨辨忠奸曼舞轻歌皆世态,筝琶弹喜怒繁弦急管尽人情”,点明了戏楼主题。


戏楼很大,很宽敞,上下两层,全为木结构,梁架跨度大,雕刻精美,尤其美轮美奂的穹顶,既扩音,又美观,堪称一绝,是全国稀有的中国传统古典戏楼。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红线女等人均曾在此登台献艺。











如今戏楼只供参观,戏楼三面陈列了近百个戏剧人物造型,比例和谐,神态逼真,动作准确,做工精细,是戏曲人物造型艺术的精品之作。



过了戏楼就是一个四合院,有拜师堂与东西厢房,均有展览。《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中国京剧发展简史》、《中国戏曲艺术人物造型》,全面展示全国各地的戏剧特色、文物资料、名家名物。









▲ps:看到这个唱片时莫名想到《海上钢琴师》里,为1900录制的唱片
四合院里有棵树,初春还没有发芽,想来盛夏时应该是院中最清凉的风景了。初春的太阳照在院中,暖洋洋的,特别适合搬个椅子,坐在院中,边上再播放个戏曲音乐,完美。可惜啊,条件不允许。
广东会馆和戏剧博物馆优势互补、交相辉映,将历史文物建筑和戏剧文化融为一体,多角度地呈现给观众,穿行其中,也有一种穿越的梦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