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千年小成都”元通古镇,被誉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时间:2025-01-07 08:04:43

绘画中有这样的情景,一条河,河水潺潺,依河有粉墙和木质窗楼,凭栏处有着长裙的女子缓缓移步,河边柳树摇曳。

水边石阶而上是小楼的后院小门,粉墙内露出参差屋檐和绿色高大的树木。

街的四面,民居鳞次栉比,街上、河边、桥上行人来来往往,店铺生意红火……

这个仿佛清明上河图的地方,就是元通古镇

元通古镇拥有1600余年历史,元通之名,本为“圆通”,因镇上有佛教寺院“圆通寺”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圆通逐渐被人们简写成了元通。

元通古镇,在明朝时便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的美称,也因此有了“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

元通,活的清明上河图,文井、味水、泊江,三龙彩舞,故又称水镇;轴轳、码头、仓厫,百货散集。她以水为躯,以水为魂。

她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惜字宫、龙井水,养育千年元通人,铸铁、竹器,川芎、油花,铸成川西小成都。

镇上建筑沿河而修,上千人家临河而居,商贾川流不息。

三水聚流、水源丰足孕育富庶水乡,水道畅通、陆路便捷而成水陆码头,川西货物在此集散,曾为川内四大集镇之首。

江岸之外良田万顷,古镇街头院落森森。

法国人开办当铺的遗迹,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镌刻元通古镇的包容并蓄。

汇江桥是川西地区有名的铁索桥。

它是由古崇州的笮桥演变而来的,全长164米、宽2、5米、高6米,造型古雅,除两端桥楼,中间几座带歇山项的凉亭在宽阔的江面上颇显风致。

元通古镇自古就有三绝,一绝是三江汇流的微缩“清明上河图”,二绝是旧时大宅黄氏故居,三绝便是清嘉庆年间的永利吊桥

永利桥为青砖拱桥,横跨于江面上,将古镇的御龙街与长寿街连接起来,显得蔚为壮观。但眼前的这座并不是原先的永利桥,最早的已于1938年毁于洪水,后由当地民众集资再建。

桥栏石柱上的鸟兽、雕花等装饰物与原貌相差无几,透露出贵古之气。站在桥上看江水东流,让人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

麒麟街是古镇的正街,也是最热闹的一条街,街上的铺子一家挨着一家。

虽说古镇有三绝,但其实街道上古建筑很多,罗家大院、王国英故居、天主堂、古当铺等都坐落在这条街上,盛满了故事彰显出古香古色。

在麒麟街的东侧,天空豁然开朗,面前耸立着一座砖石结构的牌坊,这就是建于1903年的天主教堂。

它是由法国传教士谷神父在当地教徒的协助下修建的,除了十字架、门柱、哥特式西式风情外,更多的具有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浮雕上有中华传统的瓜叶花果等装饰,而且门柱上还提到了孔子。就算不是天主教徒,单这精美的古建筑也值得驻足揣摩一番了。

元通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蜿蜒曲折,斑驳的围墙上飞檐翘角。走在石板路上,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来往的商贩牵引着的马蹄“嘀嗒”作响。

而这里听不到其他古镇的喧嚣和拉客叫卖商品的声音,街道两侧安静如往昔,偶有搓麻将的老汉、缝缝补补的太婆们在摆龙门阵,不经意间就沉浸在这祥和的氛围中。

石板路上的印记,见证着古镇老街的沧桑岁月,幽幽古巷褪去了往日的繁华,曾经商贾云集的地方,如今老人们踱着步子结伴而行。

时光流转,江水依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