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安县左卫古城中,要说最高建筑物,首推“佛牙舍利塔”。关于“佛牙舍利塔”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左卫一带森林茂密,虎狼出没,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安全。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李靖下凡间体察民情,亲眼目睹了人被野兽撕咬的惨状,对人的生存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就把用弓箭射杀野生动物的技巧传授于人,人们学会了与野兽作斗争的本领。李靖回到天宫后如实向玉帝做了汇报。谁知,玉帝听后大发雷霆:“你泄露了天机,违犯了天规,不必再做托塔天王了!”一怒之下,拿起神鞭,“叭叭”两鞭,将李靖手中的宝塔断为三截,掉落凡间,分别落到左卫、东塔村和南塔村。左卫落的是最上边的一截,所以,塔身、塔顶和相轮宝刹俱全,塔顶上还常有云雾缭绕。人们说,那是天庭的祥云雾气在笼护着宝塔。

01先有舍利塔,后有左卫城据史料记载,左卫“佛牙舍利塔”始建于辽圣宗开泰年间(1012~1021年)。公元938年,后晋石敬塘割献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左卫一带归辽国管辖。辽王朝为加强对汉民族的统治,教化人们崇神信佛,在新建的“德州”城郊西南处,动工兴筑空心砖砌“佛牙舍利塔”(明洪武年间修建左卫城时,将城址南移,所以塔的方位又变为后来城池的西北部)。“佛牙舍利塔”比左卫建城早,所以,民间历来有“先有舍利塔,后有左卫城”之说。
02高峻挺拔,沉稳庄重“佛牙舍利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和相轮宝刹五部分组成,呈六角形状,塔高7层,通高33米,为重檐楼阁式砖塔。塔基用石条叠砌。塔座高1.5米,南北有台阶直通塔门。塔身用青砖砌筑,各层皆辟南北两个拱形门,其余各面雕直棂盲窗。在第二层南面的门首嵌一石额,上面刻着“佛牙舍利塔”五个字。层与层之间,用砖檐相隔,层层相似,依次上升,塔身逐层高度递减,有收分。塔檐下砖雕仿木结构,雕出重拱重翘五踩斗拱,上用齐心斗,不做耍头,角科做成抹斜拱。各层檐上出平座,以三踩斗拱承托,斗拱雕饰技精料实,逼真美观。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南面辟壶门,内供佛像。从第一层南北两券门进入,游人可沿台阶盘旋而上直到塔顶。内部为空心,墙壁上全是瓦烧绿釉佛像打坐莲花盆,至少有一千多尊,故称“千佛塔”。小时候,有孩子们将墙上的佛像扣下来,拓“泥娃娃”玩。第二层往上,每层除了南北拱门,其它各面还留有小窗,供游人登塔瞭望。窗上雕有盘龙,栩栩逼真,犹如一座建造雅致的阁楼。整座塔身为水磨砖结构,全部用米浆拌石灰砌筑,质朴无华,坚固耐久。整体造型高峻挺拔,沉稳庄重,气势恢宏,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在早时,“佛牙舍利塔”确实是左卫城中的一座宏伟建筑,层层塔角高翘,塔顶的飞檐上悬挂六串铁铃,如珠翠拥秀,缨穗坠身,微风吹拂,叮咚作响,犹如高山流水,悦耳悠扬。塔顶相轮组成的刹身,嵌以宝珠,上覆琉璃瓦,与日交相辉映,颇具美感。巍巍七级“浮屠”,远望沉雄高突,峥嵘竦立;近仰直指苍穹,缈缈凌云,登高远眺,洋河湍流,天池粼粼;近瞰清泉澄莹,古道莽原。斜阳塔影,苍垣碧波,驿道奔骑,河水激荡,好一派“德州”风光。“佛牙舍利塔”同建在北城的玉皇阁和东南角的魁星楼相映成趣,为左卫古城壮色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