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vs庐山,哪座山更值得去?

时间:2024-12-24 10:39:45

黄山和庐山,这两座名山在地位上差不多。

都是驰名中外的名山、都是5A景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徐霞客来黄山后曾留下“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也就是如今黄山著名的广告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但在古人代言这一点上,庐山也不遑多让,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宋诗人都做了代言。

有人比喻黄山如十六岁少女,风华正茂,庐山如二十六岁少妇,风情万种。

那么如果单独比较这两座名山,哪一座更值得一去呢?


黄山vs庐山 自然风景

先说庐山,人们对于庐山的认识可能最开始是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美妙的诗句中去想象庐山的美景。

而一直以来庐山都是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所以也一直都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而来。

庐山的群峰中有20条沟谷、16个岩洞、22处怪石。还有20多处瀑布、18条溪流、14处湖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叠泉瀑布,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

古时候就有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瀑布的落差高达155米,每次奔腾而下都瀑声犹如轰雷;瀑布九天飞洒、抛珠洒玉,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瑰丽夺目。

庐山的著名景点更是非常的多,最出名的莫过于庐山瀑布、桃花源、栖贤谷、有着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谷帘泉、还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秀峰聪明泉。

至于说黄山,黄山素来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黄山的秀丽景色是完全不输于其他的五岳的。

而且黄山的迎客松更是成为了人们认识中国的一张名片,而且云海奇观也是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秀美。

黄山的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更是成为了现在黄山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凭仗。

由于黄山各种景色都具备,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非常美丽的景色能够让人们欣赏。

黄山是以山岳风光为主的风景区,如海的山峰是黄山的主体,曾经是徐霞客笔下的重点。

群峰盘结、巍然上挺、争奇竞秀、兀突独耸、绝壁峭岫、矼脊斜亘、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如此奇绝瑰丽的词汇,也正说明黄山的山峰数量之多外形之奇各不相同,徐霞客不得不遣词造句以使自己笔下之黄山更为准确。


黄山vs庐山 人文历史

黄山,追溯到最早攀登黄山的人,应该是中华的“人文始祖”——黄帝。传说中轩辕黄帝为了长久的造福苍生,不辞道阻且长到当时的“黟山”炼丹,继而羽化成仙。人民为了纪念黄帝的恩德,就将“黟山"改名为“黄山”。

之后的数千年间,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徽州打卡黄山。

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到诗仙李白,从天涯旅人徐霞客再到现代文豪老舍、郭沫若…无一不曾赞誉黄山的惊奇秀美,黄山也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巨变。

黄山从得名起,就与华夏发展的长河紧密相连。

山峰,怪石的命名紧密地攀附着传统佛道两教。松树作为黄山最独特的存在,它们就囊括了众多的中国精神。从生长叹其顽强坚韧,捍守气节,从名号赞其热情好客,海纳百川……

“黄山自古云成海”。雨过初晴,云雾弥漫山谷,形成云海,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因此黄山又有“黄海”的别称,清代康熙皇帝就曾为黄山题写过“黄海仙都”的匾额。

自唐代普门禅师开山修路以来,黄山遗存下来大量的古道和古建筑300多处摩崖石刻,2万多首黄山诗词。明末清初时,更是孕育出中国山水画派中唯一一个以山岳做画派名的“黄山画派”。后世之人,将黄山文化以“五胜”概括,分别为画派、石刻、古道、诗文和名人


庐山吸引无数文人志士在此留下珍贵的丹青墨迹。

李白为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白居易在庐山脚下的浔阳江头,写下了传世长诗《琵琶行》;周敦颐干脆在这里筑起濂溪书院,著书立说,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之祖;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后,为庐山留下了自信“只有当年李白才能写出”的《庐山高》;而“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已经脱离庐山,升华为中国人看待事物的哲学方法……

1179年,年过半百的朱熹登上庐山五老峰南麓,见南唐时修建的“白鹿国学”只剩一片残砖断瓦,于是在旧址基础上,兴建了“白鹿洞书院”,开创了古代书院会讲先河。

朱熹撰写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之一《白鹿洞书院教规》,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模式图

庐山更是有各种人文景观。比如,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崖石刻、紫阳堤。还有宗教场所秀峰寺、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海会寺。

清末民初时期,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进入庐山地区传道,与佛教、道教在庐山上形成“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奇观。



最新推荐